历史脉络:中美贸易战的擦枪走火

1. 2018年贸易战起点

特朗普政府依据“301调查”对中国输美商品发起大规模加税,涉及约3700亿美元商品,涵盖机械、电子、纺织品等,税率最高达25%。此后,中美经历多轮谈判,但未达成长期协议。

2. 2024年关税升级

美国进一步对电动汽车、锂电池、半导体等战略性产业加征关税,试图遏制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。

3. 2025年2月外贸人铁饭碗危机

2月1日:特朗普签署行政令,以“芬太尼问题”为由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%关税,取消小额免税豁免政策(800美元以下包裹),引发跨境电商行业震荡。  

2月27日:特朗普宣布3月4日起对中国追加10%关税,累计达20%,同时恢复对加拿大、墨西哥25%关税,并计划对欧盟加征25%关税。

4. 2025年4月核弹级开战

4 月 2 日,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,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 34% 的关税,叠加此前 20% 的惩罚性关税,实际税率达 54% 。

关税筑起的高墙,终将成为勇者登顶的阶梯

看似是简单的关税数字的较量,实则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。这场博弈的核心战场,聚焦在了半导体、通信设备等高科技领域,而这些领域,恰恰是 PC 产业链的关键环节。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手段,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,维护自身在全球科技领域的霸主地位;而中国的反制,则是为了捍卫自身的产业利益,打破美国的技术封锁与贸易霸凌。

法国云计算服务商Sesterce联合创始人兼CEO优素福·埃尔·曼苏里(Youssef El Manssouri)指出,这些关税将在一夜之间给美国数据中心产业增加数十亿美元成本。他认为这非但不会让美国赢得AI竞赛,反而会改变竞赛格局。 
优素福估算,对这个计划投资1万亿美元的产业而言,新关税将带来数百亿美元额外成本。美国虽以51%的市场份额主导数据中心产业(中国占16%),但他强调这终将反噬美国自身——因其科技产业严重依赖全球供应链: 
• 从台湾地区进口330亿美元计算机零部件 
• 从墨西哥进口430亿美元服务器 
• 从中国进口340亿美元设备 
据其分析,关税政策可能引发以下连锁反应: 
✓ 本土数据中心组件制造商(如钢材、电子元件、冷却系统生产商)将迎来需求激增 
✓ 在免税区设厂的企业将获得战略优势,并加速寻找更多免税替代选址 
✓ 专注于提升硬件效能的AI初创公司将身价暴涨 

关税战下的PC囤货指南

在贸易政策的风云变幻中,企业的囤货策略成为了影响硬件市场的重要因素。回顾 2025 年疫情初期,宏碁凭借着提前囤积中国产笔记本电脑的先见之明,在短短 4 天内就成功交付了波士顿 2 万台订单,一时间成为行业佳话。然而,好景不长,随后宏碁就遭遇了显示器缺货的困境,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囤货策略的两面性。

    如今,微软、戴尔等科技巨头再次掀起囤货潮,要求供应商在 2025 年底前囤积中国产零部件。从短期来看,这一策略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应压力,确保企业在关税政策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内,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与销售。但从长期来看,却暗藏隐患。大量的囤货,使得渠道库存成本大幅攀升,一旦市场需求出现波动,这些库存就可能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。就像疫情后期,PC 市场需求骤降,大量的库存积压让企业苦不堪言,不得不通过降价促销等手段来清理库存,这不仅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,也对市场价格体系造成了冲击 。

因此在关税的阴云下,了解关键硬件的产地及关税影响,对于消费者和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。

关税筑起的高墙,终将成为勇者登顶的阶梯

CPU 方面,Intel 的产品由于部分在美国封装,14 代及以前的产品受到 34% 关税的影响,价格上涨在所难免。而 AMD 的 7000 系列,由台积电代工,相对来说受到关税的冲击较小,成为了消费者在选择 CPU 时的一个重要替代方案。

关税筑起的高墙,终将成为勇者登顶的阶梯

    显卡市场,NVIDIA 和 AMD 的产品大多由台积电生产,名义产地并非美国。但在全球供应链的大背景下,成本的上升最终可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,导致显卡价格上涨。不过,随着国产显卡的崛起,如摩尔线程,其在性能和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,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选择。虽然目前国产显卡在性能上与国际巨头还有一定差距,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未来可期。

    固态硬盘领域,三星、铠侠等品牌的产品主要产自韩国和日本,不受关税的直接影响。但由于内存颗粒价格的联动上涨,固态硬盘的价格也难以保持稳定。值得欣慰的是,国产长江存储系列固态硬盘在市场上崭露头角,其凭借着出色的性能和稳定的质量,获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。例如,致态 TiPlus 7100 在京东 “双 11” 期间成为最受欢迎的 SSD 单品之一,销量和交易额甚至超越了三星等老牌厂商,这也标志着国产固态硬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。

囤货决策的 “三维评估模型”

1. 刚需用户:抓住促销窗口期

 对于刚需用户来说,等待或许是一种煎熬,而抓住促销窗口期则是明智之举。618、双 11 等电商大促期间,各大平台都会推出丰厚的补贴政策,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冲关税带来的价格上涨压力。就像去年双 11 期间,不少电商平台对电脑硬件产品发放了满减优惠券,叠加商家的促销活动,让消费者能够以较为实惠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电脑或 CPU 。

在选择产品时,刚需用户也需要掌握一些避坑指南。优先选择封装地非美国的产品,是降低关税影响的有效方法。以 AMD 7950X3D 为例,其采用越南封装,在关税政策下,价格相对稳定,成为了不少消费者的首选。而对于那些 “产地模糊” 的散片 CPU,消费者则需要保持警惕。这些散片 CPU,来源不明,可能存在质量隐患,而且在关税的影响下,价格波动较大,购买时需谨慎。

2. DIY 玩家:建立风险对冲组合

DIY 玩家对于电脑硬件有着独特的追求,在关税和市场波动的双重影响下,建立风险对冲组合是保障自身利益的关键。

分批采购核心部件是一个有效的策略。CPU、主板、内存等核心部件的价格,受到汇率波动、市场供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。通过分批采购,可以分散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。比如,先在汇率较低的时候购买 CPU,再根据市场价格波动,适时购买主板和内存,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。
储备 2-3 年用量的耗材,也是 DIY 玩家应对长期通胀的重要手段。硅脂、散热风扇等耗材,虽然单价不高,但长期使用下来,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在关税导致硬件价格上涨的背景下,耗材价格也可能随之上涨。提前储备一定量的耗材,可以避免因价格上涨而增加的成本。
我们也要从一些警示案例中吸取教训。在 2024 年的显卡矿潮中,不少玩家看到显卡价格飙升,便提前囤货,希望能够大赚一笔。然而,随着国家对虚拟货币挖矿的政策打压,显卡价格暴跌,这些提前囤货的玩家血本无归。这也提醒 DIY 玩家,在囤货时,要充分考虑市场风险,避免盲目跟风。

3. 企业用户:构建弹性供应链

企业用户在面对关税和市场波动时,构建弹性供应链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关键。
区域化布局是分散地缘风险的有效手段。在东南亚、墨西哥等地建立备用采购渠道,企业可以降低对单一地区的依赖。当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政策发生变化时,企业可以迅速从其他地区采购零部件,确保生产的连续性。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在越南、墨西哥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和采购中心,以应对可能的贸易风险。
国产化替代也是企业用户需要考虑的重要方向。随着中国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,国产硬件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不断提升。华为昇腾 AI 服务器,在 AI 计算领域表现出色,已经在不少企业中得到应用;长江存储的企业级 SSD,凭借着高性能和稳定的质量,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。企业可以积极测试这些国产方案,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,降低关税和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。
根据 IDC 预测,2026 年中国服务器市场国产芯片占比将突破 40%。这一数据也表明,国产化替代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。企业用户应顺应这一趋势,积极布局国产化硬件产品,构建更加稳定、可靠的供应链。


宸翊互联2003年由一批IDC行业沉淀多年的精干团队创立前身,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运维服务管理体系,逐步从一家单纯提供设备托管与专线接入服务的资源依赖型IDC服务商,升级为一家集安全组网、政府项目运维、系统集成、数据中心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服务提供商。先后承接超150万多件的实施工单,累积服务客户300多家,遍布上海15处IDC数据中心,共代运维15000+机柜数。作为浦东新区城运中心的总运维服务商,维护单位超1000个,曾获得上级视察和嘉奖。作为上海联通的长期合作伙伴,得到“特殊贡献奖”的肯定。2023年获得国家级“科技型中小企业”、“高新技术企业”资质评定。

喜报来袭丨宸翊互联接连中标两个消防项目,助力解决消防维保难题
DeepSeek帮我写了份市场营销策略,没有废话,全是干货
炸了场了!黄仁勋凌晨放大招:英伟达GTC 2025的“核弹”与“冷箭”
逛什么AI展会啊,来逛华强北吧
Deepseek满血版本地部署要烧掉几套房?
令人心动的运维面试指南——offer拿到手软!
【汇总省流版】OpenAI连续12天都发布了些什么?
演练有“方”, 临“震”不慌——宸翊互联积极配合参与浦东新区地震专项应急预案桌面推演

相关推荐: 关税筑起的高墙,终将成为勇者登顶的阶梯

历史脉络:中美贸易战的擦枪走火 1. 2018年贸易战起点 特朗普政府依据“301调查”对中国输美商品发起大规模加税,涉及约3700亿美元商品,涵盖机械、电子、纺织品等,税率最高达25%。此后,中美经历多轮谈判,但未达成长期协议。 2. 2024年关税升级 美…

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