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脉络:中美贸易战的擦枪走火
1. 2018年贸易战起点
特朗普政府依据“301调查”对中国输美商品发起大规模加税,涉及约3700亿美元商品,涵盖机械、电子、纺织品等,税率最高达25%。此后,中美经历多轮谈判,但未达成长期协议。
2. 2024年关税升级
美国进一步对电动汽车、锂电池、半导体等战略性产业加征关税,试图遏制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。
3. 2025年2月外贸人铁饭碗危机
2月1日:特朗普签署行政令,以“芬太尼问题”为由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%关税,取消小额免税豁免政策(800美元以下包裹),引发跨境电商行业震荡。
2月27日:特朗普宣布3月4日起对中国追加10%关税,累计达20%,同时恢复对加拿大、墨西哥25%关税,并计划对欧盟加征25%关税。
4. 2025年4月核弹级开战
4 月 2 日,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,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 34% 的关税,叠加此前 20% 的惩罚性关税,实际税率达 54% 。
看似是简单的关税数字的较量,实则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。这场博弈的核心战场,聚焦在了半导体、通信设备等高科技领域,而这些领域,恰恰是 PC 产业链的关键环节。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手段,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,维护自身在全球科技领域的霸主地位;而中国的反制,则是为了捍卫自身的产业利益,打破美国的技术封锁与贸易霸凌。
关税战下的PC囤货指南
在贸易政策的风云变幻中,企业的囤货策略成为了影响硬件市场的重要因素。回顾 2025 年疫情初期,宏碁凭借着提前囤积中国产笔记本电脑的先见之明,在短短 4 天内就成功交付了波士顿 2 万台订单,一时间成为行业佳话。然而,好景不长,随后宏碁就遭遇了显示器缺货的困境,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囤货策略的两面性。
如今,微软、戴尔等科技巨头再次掀起囤货潮,要求供应商在 2025 年底前囤积中国产零部件。从短期来看,这一策略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应压力,确保企业在关税政策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内,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与销售。但从长期来看,却暗藏隐患。大量的囤货,使得渠道库存成本大幅攀升,一旦市场需求出现波动,这些库存就可能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。就像疫情后期,PC 市场需求骤降,大量的库存积压让企业苦不堪言,不得不通过降价促销等手段来清理库存,这不仅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,也对市场价格体系造成了冲击 。
因此在关税的阴云下,了解关键硬件的产地及关税影响,对于消费者和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。

CPU 方面,Intel 的产品由于部分在美国封装,14 代及以前的产品受到 34% 关税的影响,价格上涨在所难免。而 AMD 的 7000 系列,由台积电代工,相对来说受到关税的冲击较小,成为了消费者在选择 CPU 时的一个重要替代方案。
显卡市场,NVIDIA 和 AMD 的产品大多由台积电生产,名义产地并非美国。但在全球供应链的大背景下,成本的上升最终可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,导致显卡价格上涨。不过,随着国产显卡的崛起,如摩尔线程,其在性能和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,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选择。虽然目前国产显卡在性能上与国际巨头还有一定差距,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未来可期。
固态硬盘领域,三星、铠侠等品牌的产品主要产自韩国和日本,不受关税的直接影响。但由于内存颗粒价格的联动上涨,固态硬盘的价格也难以保持稳定。值得欣慰的是,国产长江存储系列固态硬盘在市场上崭露头角,其凭借着出色的性能和稳定的质量,获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。例如,致态 TiPlus 7100 在京东 “双 11” 期间成为最受欢迎的 SSD 单品之一,销量和交易额甚至超越了三星等老牌厂商,这也标志着国产固态硬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。
囤货决策的 “三维评估模型”
1. 刚需用户:抓住促销窗口期
对于刚需用户来说,等待或许是一种煎熬,而抓住促销窗口期则是明智之举。618、双 11 等电商大促期间,各大平台都会推出丰厚的补贴政策,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冲关税带来的价格上涨压力。就像去年双 11 期间,不少电商平台对电脑硬件产品发放了满减优惠券,叠加商家的促销活动,让消费者能够以较为实惠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电脑或 CPU 。
在选择产品时,刚需用户也需要掌握一些避坑指南。优先选择封装地非美国的产品,是降低关税影响的有效方法。以 AMD 7950X3D 为例,其采用越南封装,在关税政策下,价格相对稳定,成为了不少消费者的首选。而对于那些 “产地模糊” 的散片 CPU,消费者则需要保持警惕。这些散片 CPU,来源不明,可能存在质量隐患,而且在关税的影响下,价格波动较大,购买时需谨慎。
2. DIY 玩家:建立风险对冲组合
DIY 玩家对于电脑硬件有着独特的追求,在关税和市场波动的双重影响下,建立风险对冲组合是保障自身利益的关键。
3. 企业用户:构建弹性供应链
历史脉络:中美贸易战的擦枪走火 1. 2018年贸易战起点 特朗普政府依据“301调查”对中国输美商品发起大规模加税,涉及约3700亿美元商品,涵盖机械、电子、纺织品等,税率最高达25%。此后,中美经历多轮谈判,但未达成长期协议。 2. 2024年关税升级 美…